iCHEF 創立十年,2012 年從 iPad 上創立一套 POS 開始協助餐廳營運,處理線下排隊點餐、出單、結帳、後台管理報表等流程,隨著這十年的演進,線上線下整合成為趨勢上的剛需,而 2022 年的 iCHEF,除了幫店家處理現下營運外,也希望幫助店家經營他們的線上餐廳。
本篇文章節錄自『 TK Talk 創投觀點 』Podcast EP127,節目中由主持人—— TK 陳泰谷 和 iCHEF 共同創辦人 Ben 聊聊創辦 iCHEF 時不為人知的創業故事。
在上篇《 TK Talk 創投觀點:專訪 iCHEF 共同創辦人 Ben (上) 》中,我們分享了 iCHEF 十年前的創業契機以及初次的 Live Demo 舞台上如何利用狀況劇抓住評審的目光!
下篇將繼續延伸創業後的 iCHEF 又面對了什麼挑戰和十年後的現在所做的種種變化和心路歷程,接著繼續看下去吧!
|關於 TK Talk 創投觀點|
SoundOn 原創 Podcast,由 TK 陳泰谷擔任主持人,同時兼具達盈管顧駐點創業家、亞洲音樂 NFT 發行平台 Fansi 的創辦人、創投身分,協助投資台灣新創團隊。在節目中,TK 除了和創業家暢談創業甘苦,也用過來人身分給予建議、以投資者角色判別創業家盲點,在不同產業案例的對談中擦出火花。
從小型獨立餐廳出發,
每接觸一個業態都是一個新的學習
當時 iCHEF 初期設定客群是獨立餐廳、中小型餐廳為主,不是因為接受度比較高,而是 iCHEF 在成長的過程中,總是先從一個餐飲型態開始學習,雖然餐飲叫做一個產業,但其實經營咖啡廳、飲料店、餐酒館……所需要的經營概念不同、需要的系統也會不同,隨著接觸的業態越多,才有機會去學習不同產業。即便到現在 2022 年,iCHEF 也仍在學習、研究什麼樣的系統更適合這些產業。
當然,現在如果想要經營咖啡、簡餐、快餐店、餐酒館,都是還蠻適合使用 iCHEF 的,因為從消費者進來的整個流程設計,包含排隊、安排座位、幫客人點餐等各式各樣的要求,到後段的工作站的分工,到結帳、會員紀錄、集點,甚至是庫存管理,iCHEF 都有。
在設備上 iCHEF 是使用 iPad,如果可以透過無線網絡,也有錢櫃和出單機是一體的機型,很適合空間較小的店面,櫃檯不會有雜亂的線,放在店內也很漂亮。

十年前第一個挑戰,選擇了訂閱制的商業模式
Ben 說他們一開始就決定用訂閱制的收費作為 iCHEF 的商業模式,因為當決定自己的產品要使用網路,其實就沒有辦法像以前的軟體一樣,賣給你就不管了,必須要隨時去每天要更新,要隨著時代演進,增加新的功能、更新演算法、維持它的資訊安全。
這和跟當時市場上大家所熟悉賣斷制 POS 系統是很不一樣的,iCHEF 從第一個正式客戶就先講清楚,我們絕對不會把這個系統賣斷;反之,每個月跟你收的系統服務費裡面,我們會去確保這套系統的運行的可行性。
有些老闆會說:「我如果用了你的系統,是不是店一直開下去,就要一直跟我收這個錢。」可是對 iCHEF 來說,想要強調的是,你在 2014 年、2018 年,到 2022 年的 iCHEF 內容是完全不一樣的。
iCHEF 系統是隨著時代在改變的
隨著 iPad 不斷的一代一代的推出,iCHEF 會負起這個責任來,讓它持續跟進,有問題就修好它。
到現在其實我們每個禮拜都可以推出新的版本,有的是修掉既有的 bug,有些是功能的優化,有些是全新的功能。
除了系統以外,iCHEF 還看到的一個大的問題是「 服務 」,很多廠商將系統賣給客戶之後,下次要找他來服務的時候,廠商就不太願意再來了,因為沒有再額外付錢。
將系統維護包含在月費,一通電話就提供備機
可是對 iCHEF 而言,這個系統是店家營運的核心,一旦中斷會對店家造成很大的困擾,如果請廠商來維修還要付一筆錢,就很像是在趁火打劫,所以就將系統維護包含在月費裡面。
如果餐廳現場 iPad 壞了、出單機壞了,只要打電話給 iCHEF 客服專線,就會寄一台備機到店裡,打開 APP,輸入原本的帳號密碼,營業的狀態就會恢復到壞掉前正常營運的樣子。這樣做確實得到一些用戶好的回饋,因此在這一條路上繼續堅持,近年來也越來越多訂閱制服務出現,整個市場一直在推動訂閱制,直到 2018 年、2019 年後才開始被大家接受。

其實最終都是希望這個功能買了之後是可以互動的,只要能夠進到網路,基本上訂閱制就是水到渠成。
TK 也接著說道:「 其實現在連特斯拉的重點,也是在他的線上更新,在硬體不變的狀況下,你可以隨時更新軟體,就好像得到一台新車,全自動駕駛也是要用訂閱制,現在反而大家對訂閱制的接受度是非常高的。」
商業的規則有時候比不上科技的進展
訂閱制面對投資人,當然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爭議,畢竟訂閱制的會計準則修訂也是在 2017 年、2018 年,才開始認定訂閱制的成本是可以被認列的。
因為最終經營商業背後是要呈現在財務報表上,當你的財務報表都還沒辦法呈現訂閱制處理原則,那就是商業模式還沒有跟上科技。而這十年走來,訂閱制產業的確有逐漸成熟。
2022 年的 iCHEF,要為店家建立線上餐廳門面
iCHEF 觀察到消費趨勢有慢慢開始轉變,接觸店家的入口從以前必須走到店內看到你,才有辦法接受餐廳服務,到現在是消費者會先在網路上進行了解或搜尋,看過你的大部分的東西之後,才決定要用線上管道接觸你,還是走到店內。
iCHEF 希望能夠幫店家建立線上餐廳門面,做線上門面的入口。
對於系統廠商來說需要做到的事情是,要跟店家的利益合在一起,在虛擬世界,系統商的角色不只是處理營運流程,因為消費者第一個體察到的是這家店在這個系統上呈現出來的,包括圖片、使用流程、可以使用的功能等,所以這個時間點系統商是代替了店家的店員,要給消費者一個更好的服務。對於消費者來說,其實先碰到系統商做的東西的品質,再進到才會了解那個品牌。
有點像是官網的概念,2022 年 iCHEF 推出了「 雲端餐廳 」幫店家打造一個專屬的頁面,這個專頁的是獨立的頁面、獨立的網址,也可以嵌入在像是 Facebook、Instagram、Google 商家檔案、LINE 官方帳號等等,所有的消費者進到流量的入口裡面,網頁打開就是看到店家想呈現給消費者的相關訊息和菜單,看完可以直接下單再到實體店外帶,也有預約服務。

當然服務的場景會不斷地擴增,目前也正在串接讓消費者也可以在上面直接註記外送需求,不論是店家自主的外送、或搭配物流的外送等,甚至是使用在桌邊的情境,讓消費者坐下來掃 QR Code 就能自己線上點餐。
不同於「 雲端廚房 」的是,iCHEF 認為餐飲不是只有廚房而已,還有服務消費者的流程和體驗,只是我們需要在虛擬的世界重新呈現這樣的服務體驗,這也是目前產品端在做的升級和調整,而商業模式上也需要做些調整。

和店家一起創造價值,利益要綁在一起
在今年最大的轉變,是 iCHEF 會希望和店家一起創造價值,會從交易裡收取一些費用,這些情況的目的是:希望幫店家把生意做好。
所以要幫店家把生意做好,iCHEF 會需要投入更多的資源去開發系統,去接更多外部的流量,重視消費者的到店體驗。因此我們跟店家利益要綁在一起,店家營收越高,也希望 iCHEF 的營收高,做這個系統才會去重視去店家的營業額,因為我們才會希望店家把生意做好。
如果沒有連動會產生一件事情,店家的訂單數越多,服務的客戶越多,對系統商來講成本越高,因為每一筆流量都是額外增加的,其實沒有動機去照顧那些訂單很高的客戶,反之會覺得這其實是個阻礙。舉例來說,如果大家都收一樣的錢,有一家店一個月可以做 5 萬張訂單,另一個店只能做 5 千張訂單,那成本概念跟該付的金額是要不一樣的。
希望能夠爭取用戶對「 雲端餐廳 」的支持,iCHEF 也為此做了很多的投資跟準備,包含跟很多的大型的流量入口接洽,希望能透過這些導流帶到店家的官網上。

沒有人想要經歷疫情,但我們需要一起走過去
一個疫情改變了大家的生活型態、餐飲業也是。我們也知道在這個改變過程,對很多實體餐飲的經營者來說是很大的痛苦,沒有人想要經歷過疫情,所以這也不是可以很輕鬆說我們就應該要改變的事情,但它已經發生了,儘管辛苦艱難,我們還是需要一起走過去。
它是一個工具、很棒的武器,希望讓所有老闆善用它,在新的挑戰裡擁有這個工作,藉由 iCHEF 你可以做得再比別人好一點點。
最後,Ben 再次說到,希望大家可以多多體驗 iCHEF 幫用戶打造的「 雲端餐廳 」服務,如果餐廳離你不遠,真的可以使用看看,先在公司點一點再到現場拿了就能走!
以上,就是這次的節目內容摘錄,想要更了解 iCHEF,可以上我們的官方網站或是粉絲專頁查看。我們會在上面揭露功能發展的近況、跟餐廳的合作,希望能幫到更多餐飲業經營的夥伴們。
還沒看過上篇嗎?點擊下方文章立即看更多!
想直接聽聽 TK 和 Ben 完整暢談內容嗎?點擊按鈕收聽本集 TK Talk 創投觀點 Podcast 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