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CHEF 創立十年,2012 年從 iPad 上創立一套 POS 開始協助餐廳營運,處理線下排隊點餐、出單、結帳、後台管理報表等流程,隨著這十年的演進,線上線下整合成為趨勢上的剛需,而 2022 年的 iCHEF,除了幫店家處理現下營運外,也希望幫助店家經營他們的線上餐廳。
本篇文章節錄自『 TK Talk 創投觀點 』Podcast EP127,節目中由主持人—— TK 陳泰谷 和 iCHEF 共同創辦人 Ben 聊聊創辦 iCHEF 時不為人知的創業故事。
我們將分為上下篇,本篇先和你分享 iCHEF 十年前的創業契機以及初次精彩的 Live Demo 經驗,而下篇則繼續延伸創業後的 iCHEF 所面對的挑戰,和十年後的現在所做的種種變化和心路歷程,讓我們開始一起看看吧!
|關於 TK Talk 創投觀點|
SoundOn 原創 Podcast,由 TK 陳泰谷擔任主持人,同時兼具達盈管顧駐點創業家、亞洲音樂 NFT 發行平台 Fansi 的創辦人、創投身分,協助投資台灣新創團隊。在節目中,TK 除了和創業家暢談創業甘苦,也用過來人身分給予建議、以投資者角色判別創業家盲點,在不同產業案例的對談中擦出火花。
超級深刻的 Pitch!
把餐廳每天會遇到的狀況劇直接 Live Demo 搬上舞台
節目的開始,主持人 TK 回想起十幾年前的 Demo Day 是他對 iCHEF 共同創辦人 Ben 和 iCHEF 的第一次接觸,大大讚賞就算是到現在他看過大大小小的 Pitch ,這也絕對是前三到前五名的 Live Demo。
回到十幾年前的那場 Demo ,iCHEF 共同創辦人:Ben、Ken、Spencer,把 iCHEF 系統搬上舞台,穿上圍裙、廚師服、廚師帽,搭配餐廳經營現場實際會遇到的狀況,打造了一段非常精彩的表演!客人點這個突然不點了、看到朋友來突然想併桌、誰先走誰先結帳,這些很繁忙的事就是餐廳的日常,而透過直接使用 iCHEF 系統,想要告訴評審和所有人的就是:
iCHEF 的系統,就是解決這些餐飲業日常的問題。

在台下的人除了覺得很酷、很有趣外,能讓人感受到這些創辦人是懂餐廳經營的、是有相關背景,而且知道產業狀況的,不只是工程師寫了一套程式而已,讓投資方更放心把錢交給這樣的創業者。
根本可以拍電影!
超過四個月,待在餐廳挑燈夜戰寫程式
Ben 談到早年剛創立的時候,還有一位共同創辦人 — 徐安昇,在 2010 年時,開了一間餐廳「 麻膳堂 」,當時 iCHEF 就是以這家餐廳作為整個系統的第一個版本測試。
直接在餐廳現場觀察實際在使用這套系統的服務生,是如何操作系統,面對客人的各種需求如何應對,而這些經驗幫助很多。

一開始會把用戶使用情境想像的很理所當然,覺得客人就應該要這樣點,應該就是聽完所有菜單才下決定。但事實上,所有的客人到餐廳,並不是有序的,不會完全照想像的順序去進行點餐。
這是 iCHEF 在設計系統上一個很大的一個學習,這段時間基本上都是在餐廳裡面寫程式,只要系統上版之前,都會待在餐廳內,好幾個晚上都在那裡挑燈夜戰,早上再觀察店員怎麼用,然後協助處理這些問題,打烊之後再針對當天發現的情境做一個討論,從小設計的調整到系統幅度的優化都有,花了四個月寫了第一個版本的程式,再花四到六個月重新去調整程式裡面應該要有的樣子。
聽完 Ben 的故事,TK 說:「好有畫面感,根本可以拍部電影!幾個年輕人創業,在餐廳打地鋪、第一線接觸客戶,然後熬出頭。」
Ben 接著說:「確實是第一線直接去了解用戶的使用情境,對我們來說超級重要!千萬不要在辦公室裡面去想客人會幹嘛,這是很可怕件事情。」
即便到現在,iCHEF 內部的營運流程也非常重視到用戶的現場,在新產品開發流程中,產品團隊、產品經理、設計師都一定會到用戶的現場去訪談,甚至規定團隊聚餐也都只能選擇 iCHEF 用戶的店,慰勞大家之餘,也藉此到現場瞭解我們的用戶經營的方式是什麼,每家餐廳想傳達的訴求都不太一樣,有人是註重食材的原料,有人注重他烹調的方式,有些則是空間的呈現,或是他背後有更多的故事。
讓所有團隊更了解餐廳,就更可以去幫助我們的用戶。
接著 TK 向 Ben 提問,這個第一間餐廳,看起來是個重要起始點,他們是怎麼認識,又怎麼會選擇創業?
Ben 從自己的背景說起,他在當完兵後的第一份工作,是在統一超商擔任儲備幹部,而共同創辦人之一的徐安昇當時則是他的老闆的老闆的老闆,後來一路經歷到後勤,學習了企劃的概念、數據的概念、系統的管理,再來協助做經營、做策略分析,到最後就是直接報告給安昇。
再後來將近兩年的時間,Ben 暫時離開台灣到中國協助自己家族的文具事業,以業務銷售的工作為主,走了各大城市,直到 2010 年底,因為人生規劃想要去唸 MBA,而回到了台灣。
在準備考試的期間,安昇已經開了麻膳堂,因此念書之餘,Ben 開始到餐廳打工當服務生,當時就觀察到,其實餐廳現場的營運系統是需要革新的,因為它不是這麼好用。

傳統 POS 的硬體,就是一個很大台的傳統 PC 螢幕,雖然有觸控式的螢幕,但它下面還有一台主機,當你在一個店需要兩個以上輸入點,就要擺兩到三台。然後機器背後就是很多的線,去連接各種出單機、網路或者其他的裝置。
軟體的部分,對於餐飲業來說,POS 機需求其實不是像零售一樣,客人今天買一罐可樂就算一罐可樂,餐廳現場有很多製作的流程,當收到一碗牛肉麵訂單的時候,廚房才開始製作牛肉麵,沒有辦法直接從一個冰箱拿出熱的牛肉麵給客人,還有現場體驗和很多的服務環節。
也不同於零售業除了問問題或結帳,很少有跟店員的接觸點,甚至現在有些無人商店,你連看都不會看到店員,但餐廳基本上還是要有人幫你點餐、要有人幫你介紹這個菜,價值感會提升很多,所以這些環節在當時的 POS 系統沒有辦法很好的運作,再來傳統 POS 機器不連網路,偏偏系統最重要的幫助就是經營、管理、報表,而老闆想要查看報表只能站在那台機器前面,才看得到。
後來因緣際會,出國的計畫終止。又剛好得到一個開創新的事業的機會,自然而然的討論從這個想法開始,還看到一個很大的契機:
iPad 的上市、App 的崛起,是一個時代的機會。
剛剛好的契機,所以選擇了 iCHEF 創業!
在以前,上網是脫離不了一個笨重的裝置的,但 2007 年時 Apple 發表了 iPhone,把所有能上網的裝置,縮小到眼前的這一個小小的機器裡面、在 2010 年則出了 iPad 把原本那麼大的電腦的螢幕縮小到現在這個十吋左右的機器中。到 2011 年那段時間,看到了行動網際網路的潛力,那個是一個時代的機會!
因此,Ben 就開始和另外兩位共同創辦人 Ken 、Spencer 討論,認為這個移動裝置的趨勢會大幅的改變現在所有的生活場景,行動網際網路的時代來的時候,所有線下的活動要跟線上連結,會透過一個資訊的接口,那個接口其實就是在餐廳的櫃台裡面的 POS 機。
所以決定先開始解決店內的那一台 POS 系統,也就是 iCHEF 成立的緣由。

而且在那個時間點,其中一位共同創辦人 Spencer,是在美國念資訊背景,會寫程式、知道系統網站怎麼建立。另一位共同創辦人 Ken 當時則在中國麥當勞做策略總監,管理所有菜單、食譜設計、價格怎麼定,也因為 Ken 的經驗,帶來很多有幫助的相關知識,包括後來 iCHEF 的報表規劃知識。
所以站在那個時間點,剛好有適合的場域、對的夥伴,Ben 說:「如果這個機會不是我們自己人做,那誰來做呢?」

於是他們選擇了 iCHEF,開始了這十年的創業之路!在下篇,將繼續延伸創業後的 iCHEF 又面對了什麼挑戰,及十年後的現在所做的種種變化和心路歷程,接著繼續看下去吧!
想直接聽聽 TK 和 Ben 完整暢談內容嗎?點擊按鈕收聽本集 TK Talk 創投觀點 Podcast 。